花语谷网   >   六月霜  >  正文

六月霜的药用价值:详解六月霜的作用与功效及食用方法

六月霜的食疗或药用价值

药用价值

中药属性

含挥发油,主要成分有黄酮苷、酚类、氨基酸等。全草入药,东南各省称“刘寄奴”或称“南刘寄奴”,有活血、通经、清热、解毒、消炎、止痛、消食之效,民间用于治疗肠、胃及妇疾患,亦用于治血丝虫病,还可代茶泡饮作清凉解热药。

采集加工:夏、秋季采收,除去杂质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
性味归经:辛、苦,平。

功能主治:清暑利湿,活血行瘀,通经止痛。用于中暑,头痛,肠炎,痢疾,经闭腹痛,风湿疼痛,跌打损伤;外用治创伤出血,乳腺炎。

用法用量:0.5~1两;外用适量,鲜品捣烂或干品研粉敷患处。

注意:孕妇忌服。

摘录: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药理属性

功用主治:性味归经:苦。温,归心、肝、脾经

破血通经,敛疮消肿。治经闭症瘕,胸腹胀痛,产后血瘀,跌打损伤,金疮出血,痈毒焮肿。

用法与用量:内服:煎汤,1.5~3钱;或入散剂。外用:捣敷或研末撒。

用药禁忌:

1、气血虚弱,脾虚作泄者忌服。

2、《卫生易简方》:不可过多,令人吐利。

3、《本草经疏》:病人气血虚,脾胃弱,易作泄者勿服。

常用选方

① 治血气胀满:刘寄奴穗实为末。每服15克,煎酒服。(《卫生易简方》)

② 治产后恶露不尽,脐腹疞痛,壮热憎寒。咽干烦渴:刘寄奴、知母(焙)各50克,当归(切,焙)、鬼箭羽各100克,桃仁(去皮、尖、双仁,炒)75克。上五味粗捣筛。每服20克,水一盏半,煎至八分,去渣,温服,空心食前。(《圣济总录》刘寄奴汤)

③ 治产后百病血运:刘寄奴、甘草。上二味等分,锉如麻豆大。每服25克,先以水二盏,入药煎至一盏,再入酒一盏,再煎至一盏,去渣,温服。(《圣济总录》刘寄奴汤)

④ 治被打伤破,腹中有瘀血:刘寄奴、延胡索、骨碎补各50克。上三味细切,以水二升,煎取七合,复内酒及小便各一合,热温顿服。(《千金方》)

⑤ 敛金疮口,止疼痛:刘寄奴一味为末,掺金疮口,裹。(《本事方》刘寄奴散)

⑥ 治风入疮口肿痛:刘寄奴为末,掺之。(《圣惠方》)

⑦ 治汤火疮:刘寄奴为末,先以糯米浆,用鸡翎扫伤著处,后掺药末在上,并不痛,亦无痕。大凡伤著,急用盐末掺之,护肉不坏,然后药敷之。(《本事方》)

⑧ 治赤白下痢:刘寄奴、乌梅、白姜等分。水煎服,赤加梅,白加姜。(《如宜方》)

⑨ 治霍乱成痢:刘寄奴草煎汁饮。(《圣济总录》)

⑩ 治大小便血:刘寄奴为末,茶调,空心服10克。(《濒湖集简方》)

⑾治毒蛇咬伤:刘寄奴15,天胡妥30,青木香15。水、酒煎服。方中刘寄奴清热解毒,活血消肿,为君药。(《江西民间草药》)

⑿治跌打损伤:刘寄奴15-24g,酌加黄酒或酒、水各半,炖1小时,温服日2次。方中刘寄奴清热解毒,活血消肿,为君药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
⒀治小儿惊风,疳积泻:刘寄奴30g。水煎服;疳积泻,加鸡肝煎服。方中刘寄奴利湿退黄,清热解毒,活血消肿,为君药。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

验方荟萃

第一方

消化不良,疳积。

鲜奇蒿30~60克。

水煎服,每日2剂,连服3~5天。

第二方

丝虫病、象皮腿。

奇蒿根120克。

水煎服。

第三方

扭挫伤肿痛。

鲜奇蒿30克,米酒适量。

酒水各半煎,或捣烂绞汁,冲热酒服。

第四方

经闭腹痛。

奇蒿30克,红糖30克。

水煎去渣,冲人红糖,加适量米酒服。

第五方

外伤出血。

奇蒿适量。

烘干,研细末,干洒伤口;或用鲜叶,捣烂外敷伤口。

第六方

急性乳腺炎初起。

奇蒿30~60克。

水煎服,每日1剂。

第七方

产后恶露不尽。

奇蒿30克,桃仁6克,大血藤30克,益母草20克,红糖15克。

水煎,加红糖,分2次服。

第八方

夏季受热口渴。

奇蒿30克,麦冬15克。

水煎服。

第九方

急性尿路感染。

奇蒿30克,竹茹20克,车前草30克。

水煎服。

药理作用

对肝脏的作用

阴行草(即北刘寄奴)浓缩煎液可使醋酸棉酚引起的大鼠高血清谷丙转氨酶(SGPT)明显下降;对麻醉犬和大鼠有明显利胆作用.刘寄奴总生物碱和总黄酮均能防治醋酸棉酚肝损害引起的大鼠高SGPT,是刘寄奴煎剂防治棉酚肝损害的有效成分。

抗菌作用

阴行草对宋内痢疾杆菌、志贺痢疾杆菌有杀菌作用,对福氏痢疾杆菌、鲍氏痢疾杆菌、大肠杆菌及变形杆菌有抑菌作用。

中医传承

蛇伤

鲜叶适量、白糖少许,捣烂,外敷患处(东坂·巫太云);或鲜根适量,捣烂,外敷患处(甲柄·钟首盛)。

烂脚

鲜叶、鱼腥草各适量,捣烂,外敷患处(东坂·巫太云)。

疔疮疖肿

鲜嫩叶适量,嚼烂,外敷患处,有拔脓消肿的作用(东坂·巫声来)。

外伤出血

鲜叶适量,嚼烂,外敷患处(东坂·巫太云,桥下·雷河,三房·钟秀龙)。

各家论述

1. 《本草经疏》:“刘寄奴草,其味苦,其气温,揉之有香气,故应兼辛。苦能降下,辛温通行,血得热则行,故能主破血下胀。然善走之性,又在血分,故多服则令人痢矣。昔人谓为金疮要药,又治产后余疾、下血止痛者,正以其行血迅速故也。”

2. 《本草汇》:“刘寄奴,入手少阴、足太阴经。通经佐破血之方,散郁辅辛香之剂。按刘寄奴破血之仙剂也,其性善走,专入血分,味苦归心,而温暖之性,又与脾部相宜,故两入。盖心主血,脾裹血,所以专疗血证也。”

3. 《本草新编》:“刘寄奴,下气止心腹急痛,下血消肿,解痈毒,灭汤火热疮,并治金疮。《本草》诸书言其能解产后余疾,则误之甚者也。寄奴性善走,迅入膀胱,专能逐水,凡白浊之症,用数钱同车前、茯苓利水之药服之立时通快,是走而不守可知;产后气血大亏,即有淤血,岂可用此迅逐之乎?”

4. 《本草求真》:“刘寄奴,味苦微温,多能破淤通经,除症下胀,及止金疮出血,大小便血,汤火伤毒。缘血之在人身,本贵通活,滞而不行,则血益滞而不出,而症瘕胀满愈甚;行而不止,则血亦滞而不收,而使血出益甚,寄奴总为破血之品,故能使滞者破而即通,而通者破而即收也。”

出处

1、出自《唐本草》:刘寄奴,生江南,茎似艾蒿,长三、四尺,叶似兰草尖长,子似稗而细,一茎上有数穗,叶互生。

2、《蜀本草》:《图经》云,(刘寄奴)叶似菊,高四、五尺,花白实黄白、作穗,蒿之类也。今出越州,夏收苗,日干之。

3、《本草图经》:刘寄奴草,生江南,今河中府、孟州、汉中亦有之。春生苗,茎似艾蒿,上有四棱,高三、二尺己来,叶青似柳。四月开碎小黄白花,形如瓦松。

花语谷官网的医学信息及健康食疗信息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、医疗的依据。任何健康问题应咨询专业医护人员,任何疾病的治疗请遵医嘱。

终极护花任务:爱自己,就从实际出发,谨遵医嘱。对于疾病,不粗心大意、不推延、不放弃希望,勇敢面对,用爱来温暖寂静的世界,用心来呵护内心的花田。

联系我们|m.huayugu.com.cn All Right Reserve 版权所有